金年会手机版app
林巧稚:接生袁隆平,未考完试便被录取,电话成唯一伴侣_医生_一生_医学
发布日期:2025-04-16 08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59

90多年前,北京市王府井的协和医院里,一位年轻的产科医生林巧稚,迎接了一名产妇的到来。她就是华静,和丈夫袁兴烈满怀喜悦地迎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。由于刚刚诞生,夫妇俩暂时未能为宝宝取名,只能先登记为“袁小孩”以便完成手续。而此时,林巧稚医生在出生证明上加盖了孩子的小脚印,并签上了自己的英文名字“QiaozhiLin”。这个“袁小孩”,后来成长为改变世界农业的科学家——杂交水稻的奠基人、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的袁隆平。那一年,林巧稚年仅27岁。

彼时,林巧稚只是一个普通的妇产科医生,谁也没料到,这位年轻的姑娘竟决定将自己的终生献给医学事业,一生不嫁。她的这一决定,源于母亲的深刻影响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关切。回溯到她的童年,林巧稚的母亲因患宫颈癌痛苦不堪,年仅五岁的林巧稚深感无力,怀揣着做一名医生的梦想,希望有朝一日能减轻他人如母亲般的病痛。

林巧稚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。1921年,她参加了协和医院的医学考试,顺利通过了大部分科目的考核。然而,在最后一场最关键的英语考试中,她的专注力因旁边一位考生突然晕倒而受到打扰。林巧稚立刻展开急救,确保考生安全,但也因此未能完成试卷。然而,这一善举却赢得了监考老师的高度评价,结果一个月后,林巧稚收到了协和医院的录取通知书。这份意外的录取,是对她冷静、细致的认可。

展开剩余61%

1929年,林巧稚顺利毕业,并成为协和医院的第一位中国女医生。随后,她面临了一个艰难的选择:是否要遵守医院聘书中禁止结婚的规定?作为一名年轻医生,林巧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职业生涯,而放弃了个人的婚姻生活。对她而言,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比什么都重要。

在协和医院的妇产科工作时,林巧稚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心与关怀。她不仅关注产妇的身体状况,更注重她们的情感需求。每当产妇经历痛苦的分娩时,林巧稚总会温柔地握住她们的手,安慰她们,擦去她们额头上的汗水。虽然这一举动常被认为是多余,但她并未因此改变自己的做法。就连美国的惠特克主任也曾质疑她是否以此手段谋取职位。然而,林巧稚从不辩驳,始终如一。

1932年,林巧稚赴美国深造,积累了更为深厚的医学知识。1940年,回国后的她再次在协和医院担任妇产科主任。尽管事业蒸蒸日上,林巧稚依旧没有选择婚姻,她认为结婚和生育会影响自己的工作,决定一生不结婚。

除了在医疗领域的杰出成就,林巧稚也因其平等、无私的医德而备受尊敬。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,林巧稚收到了参加开国大典的邀请函。然而,她自己却显得非常低调,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医生而已。其实,她曾为许多国家领导人的家属看病,包括周恩来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和朱德的夫人康克清,但她始终以病人为中心,从不在乎他们的身份。

工作中的林巧稚,几乎没有休息时间。每天晚上,她总会将家里的电话放在床头,随时准备接听任何紧急电话。一旦接到医院的电话,哪怕是深夜,她也会立刻赶到医院为患者解忧。她曾说:“我的唯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,我是一辈子的值班医生。”

林巧稚的无私奉献和坚守,直至她最后的时光。1983年,她因病去世。在临终时,她已深知自己时日不多,便决定将自己多年来的医学心得汇编成书,写下了50万字的《妇科肿瘤》。她一生没有亲生子女,但按照她的遗愿,她将积攒的3万多元积蓄全部捐献给了幼儿园和托儿所,为社会留下了一份温暖的财富。

林巧稚的故事,是一位女性在医学领域的坚守与奉献,她用一生的奋斗诠释了何为职业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。

发布于:山东省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